|
新聞資訊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
培訓機構進化成了教育的主體? |
|
我們看最近幾年培訓機構的發展軌跡,是不是感覺一夜之間滿世界都是相關的廣告,大量的廣告拉動市場的擴張資本的邏輯。 第1步從來不是提升產品的質量,而是燒錢搶占市場,畢竟打磨教育質量需要非常長的周期,一個優秀的老師需要好幾年時間才能成長起來,資本是教學質量太難,但是知道焦慮就簡單多了,2020年通過培訓機構用來打廣告的費用普遍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加上交學費一半用來打廣告有些機構比如跟誰學他們的財報是公開的,你隨便查查就能看得到,他們去年研發費用是7.3個億,總費用10%,銷售費用是高達58億元,銷售費用占收入的80%。1000塊錢學費給老師提升教育水平的錢賺100塊錢,而其中800塊錢被培訓班,實在不高了。
這還只是看來家長錢的問題還不算大問題,但如果不管他們等培訓機構第一階段圈到了錢只要保住市場,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提升質量,自己培養老師可來不及,資本的競爭是以小時為單位,那怎么辦呢?最快的辦法就是把學校里的老師兩倍三倍工資拿不出來開5倍呢,優秀的老師、優秀的校長,在資本化之后會面臨巨大的誘惑。好老師都在培訓機構二流老師才能在學校,這個循環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可逆的階段,原本不想補課的學生在學校里學不到什么內容,不得不去校外培訓,反過來壯大的培訓機構,讓學校更難留住老師,最后培訓機構進化成了教育的主體,學校的處境越來越尷尬,在這個過程里的每一股資本的動作都是必然的選擇。
我們看打車、外賣、電商都是同樣的路子燒錢燒出來的,其他行業的競爭還沒有問題,但是教育事關重大,說小一點是國際名聲,說大一點教育可以塑造社會形態和民族未來,那就必須由國家掌握,本次會議里面明文指出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這基本上就已經宣告了教培行業也門發展時代的終結,對于普通中國基礎教育在全球都是標桿級的水平,不斷的在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儲備人才,家長們送孩子去課外培訓很少是真的為了學知識,大部分都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這種心理本身就已經背離了教育原本的目的,你到底是希望你孩子變好,還是希望你孩子變得比別人家還好,仔細想想這個問題,等國家完成了智能診斷,你再認真考慮一下,要不要去上那些只會教孩子做題的培訓班嗎?我相信隨著培訓還是整個的規范,中國下一代的青少年能有一個更美好的童年,接受更好的學校教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