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民教育,在辦學規模、時間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 采取尊重群眾的愿望,同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及經濟利 益密切結合起來。
在辦學形式上把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 結合起來,業余學習與脫產、半脫產學習結合起來,靈活 多樣,不拘一格,農民教育的內容包括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技術教育。
①政治教育。其目的是配合農村中心任務和形勢發 展的需要,向農民進行時事政策教育,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
主要內容包括: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農村工作政策教育,“五講四美三熱愛”和社會公德教育。
在少數民族地區還要進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②文化教育。在進行識字教育的同時,發展農民業,余初、中等教育。
組織方式是:
a.舉辦業余小學班,學習 語文、算術課和農業常識課,對象是脫盲學員和不及小學 畢業程度的青少年。
b.舉辦業余初中班,學習語文、數學和農業技術,對象是小學畢業和不及初中畢業程度的青 少年。
③技術教育。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和以普及為主 的原則。
組織方式是:
a.由村舉辦普及性質的業余技術 學習班(或組),教學農業科學知識,傳授生產技術和操作 技能,對象是一般農民。
b.由鄉、鎮舉辦初等性質的農業技術學校,學習農作物栽培、病蟲害防治、畜牧獸醫、家畜,家禽飼養、果樹四輥卷板機栽培等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對象是農村基層干部、技術員和知識青年oC.由縣(市、區)舉辦中等性質的農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