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這種方法為“簡 易功夫”,是“立平其大者”,是“知本”,是甜明本心”,至于 讀書,則最重視《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要求聯系日用事物諷詠自得。
反對習注疏章句之學,場屋之文,以謀求利祿,他和朱熹常相辮難。他們二人有兩次會講 頗具影響,第一次是在淳熙二年(1175)“鵝湖之會”(鵝湖 書院舊地,在今江西鉛山縣)。
朱主張先博覽而后歸之于 約,以陸的教法太簡易,陸主張先發明人的本心而后使之博覽,以朱的教法為支離。
第二次是在淳熙八年(1181), 朱請陸登白鹿洞書院講堂,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 利”,朱則認為切中學者隱微深固之疾,當共守勿忘。
朱熹晚年曾勸學者兼取兩家之長,并對陸表示敬意,有人曾勸陸九淵著書,他說:“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又說“學 茍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學為明代王守仁(陽明)所發展,四輥卷板機世稱“陸王學派”,著有《象山全集》行世。